中新財經4月19日電(記者宋宇晟)知網又上熱搜了,這次是因為“漲價”。
微博截圖
因漲價停用知網?
此事起因是“中科院因近千萬的續訂費用不堪重負停用中國知網數據庫”的消息近日在社交媒體流傳。
紅星新聞報道稱,疑似“中科院文獻信息中心”于4月8日發布通知稱,“2021年中科院集團中國知網數據庫訂購總費用已達到千萬級別,高昂的訂購費用已成為中科院集團資源引進中的‘巨無霸’?!?/p>
圖片來源:紅星新聞
中國證券報、紅星新聞等媒體求證,中科院停用知網數據庫屬實;但知網方面回應中新經緯稱,上述消息“不屬實”。
不管怎樣,此事之所以引發關注,與過往知網的漲價行為關系密切。加之去年退休教授趙德馨訴知網獲賠70多萬,中科院與知網之間的問題更引人注目。
高校與知網之間的博弈其實由來已久。
去年即有報道梳理,2012年至2021年的10年間,至少有6所高校發布公告暫停使用知網,停用原因均為知網漲價過高,無法和學校達成使用協議。
其中包括南京師范大學、武漢理工大學、北京大學等高校。停用知網原因均與續訂價格上漲有關。
例如,2016年,武漢理工大學“由于續訂價格漲得離譜”曾宣布停用知網。同年,北京大學官網上也貼出了知網將停用的通知,理由是“數據庫商漲價過高”。
降價還是漲價?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2021年年末知網侵權案引發廣泛關注后,知網下調了碩博士學位論文下載價格。其中,碩士學位論文每本下載價格從15元下調至7.5元,下降50%;博士學位論文每本下載價格從25元下調至9.5元,下降62%。
知網截圖
剛剛降價,又被媒體曝出漲價。其中是否存在矛盾?
事實上,絕大多數高校師生并未直接向知網“買”論文,而是各大高校、科研院所向知網交包庫訂購費后供師生使用。
多位不同高校師生向記者證實,其所在高校付給知網的包庫訂購費“幾乎每年都會上漲”。
記者通過中國政府采購網查閱高校、科研院所采購知網數據庫的成交公告。其價格存在較大差別。比如,此前曾宣布停用知網的武漢理工大學,今年采購知網數據庫花了127.85萬元;北京語言大學只有65.45萬元;清華大學則有188.03萬元。
截圖自中國政府采購網
知網何以漲價?
也就是說,雖然知網下調了碩博學位論文的下載單價,但并沒有信息證實,高校、科研院所的包庫費用也因此下降。
《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今年發表了一篇名為《中國知網與入編期刊及其作者關系十論——從趙德馨教授訴中國知網侵權案說起》的文章,其中披露了知網的“銷售模式”。
文章寫到,各高校和科研機構基本都是以包庫方式購買本單位需要的知網相關數據庫,學者個人在校園網等單位內部網下載知網文獻是無需付費的(因為單位已統一買單了)。
文章還稱,包庫是銷售的主要方式,但每個包庫用戶當年下載總量無疑會成為下一年知網與該包庫用戶間談價的基礎。
也就是說,高校、科研院所付包庫訂購費的上漲或下降,與包庫用戶當年下載總量有關。
除此之外,我們也應該看到,知網因幾乎收盡國內學術文獻,確實形成了其“優勢”。一方面,這在某種程度上改變了學術文獻的使用方法與傳播方式;另一方面,這樣的“優勢”當然也會成為其議價時的重要影響因素。
(責任編輯:盧其龍 CU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