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個人理財結構性短缺的方法
經濟學上有句術語,叫結構性短缺。這是一種相對的短缺,是由于供求關系不平衡造成的:需要的缺乏,不需要的又很多。目前的個人理財產品領域,正面臨著這種結構性短缺。
國債熱銷的背后
記得2005年第一期國債銷售時,中行上海市分行曾經創下一日售罄的記錄。4月10日,當第二期國債發行的時候,有的投資者在清晨3點就排隊等候購買。到了6月第三期憑證式國債第二部分開始在全國發行時,申城再現市民排隊搶購的熱潮。當股票、基金、信托、銀行理財產品不斷涌現的今天,投資者秉燭購買國債,這無疑是值得思考的。
不可否認,無論是3年期國債,還是5年期國債,利率均高于定期儲蓄存款,且無利息稅支出,這確實是比較吸引投資者的地方。但這并不意味著投資國債就沒有風險,流動性風險以及通貨膨脹風險,都是國債投資者所要面對的。老百姓手里有大量存款,卻不知道該把手里的錢投向哪里。國債火爆的深層次原因,就在于居民投資理財渠道的狹窄。
7天理財的思考
在各地人民幣理財產品偃旗息鼓的時候,一類全新的理財產品正日益引起人們的關注,這就是7天理財產品。比如,交通銀行推出的雙利理財賬戶,以每7天按1.62%的年利率計息,利息自動轉入本金,實現累計得利。
乍看起來,7天理財與目前的7天通知存款收益相差無幾,但它有一個方便之處,就是到期后可以自動轉存,無需再作通知。以本金10萬元、存期3個月為例(不計利息稅),活期存款的到期收益為180元,7天通知存款的收益為405元,而7天理財的到期收益為405.76元。雖然只差了不到1元,但如果將時間以及金額放大的話,那么還是非??捎^的"。
7天理財使得收益以及流動性得到了一個很好的匹配。它也提示了我們:一些看似普通的儲蓄品種,可以通過一系列的操作技巧,產生更大的收益。
結構短缺的應對
個人理財品種的日益增多與個人投資渠道的狹窄,正越來越成為個人投資理財產品領域結構性短缺的重要原因。因此,對于普通投資者來說,要應對結構性短缺,最為重要的就是放開思路,拓展個人投資渠道。
投資渠道之所以狹窄,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投資者沒有很好地理解風險和收益的關系。許多老百姓認為,只要本金沒有風險,就是最大的安全,這并沒有什么錯,但是卻會大大縮小投資的渠道,也使得國債、人民幣理財等成了香餑餑。但是國債、人民幣理財等同樣存在著加息和通貨膨脹的風險,這一點人們往往會忽視。因此,對于個人來說,還是應該建立一個投資組合,不僅要投資那些本金安全的理財產品,更要關注那些在收益性、流動性方面性價比最好的短期理財方式。同時,通過適當的類似7天理財的操作技巧方面的組合創新,也可以大大緩解理財產品結構性短缺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