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訂閱看過欄目

 

 

為什么我買的保險,保費那么貴?

本文首發于【無險美好】微信公眾號,作者:秦丹丹,資深保險經紀人。

國人的保險意識越來越強,現在大家糾結的不是買不買保險的問題,而是怎么買?買什么?如何買到性價比更高的保險?

不同保險公司,相同類別的保險產品,價格差異巨大!

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價格差異呢?人壽保險是怎么定價的?保險公司是如何賺錢的?今天我們來掰扯掰扯。

一、死差

顧名思義,“死差”就是實際死亡率與預估死亡率的差值。

銀保監會每十年會發布一次《中國人身保險業經驗生命表》,這個表中的人口死亡率,是保險產品在定價時的重要參考依據。

除了《生命表》,保監會還在2013年制作并發布了我國第一張《重大疾病發生率表》,不過業內普遍認為保監會公布的數據過于保守,所以很多保險公司直接用再保險公司提供的《重疾發生率》作為定價依據。

《生命表》和《重疾發生率》是各家保險公司統一使用的定價參考依據,所以這部分風險保費,各家公司差異不大。

保險公司能否從死差中獲得利潤,只能聽天由命。

比如保險公司設計某款壽險產品的時候,預期每1000人中有10人死亡,但是最后有13人死亡,那么多發生的3個人死亡帶來的成本增加,就是保險公司虧錢了,反之就是利潤。

二、費差

顧名思義,“費差”就是實際花費與預估花費的差值。

保險公司開門營業,場地的租金、員工的工資、電腦IT設備、巨額的廣告投入等等,這些都是經營成本,都要轉嫁到保費上。

假如保險公司今年的預計成本是10個億,到年底只花了9個億,剩下的1個億就成了經營利潤。所以,保險公司對于方方面面的經營成本控制,都非常嚴格,一只筆多少錢,都算得門兒清的。

一般來說,分支機構越多、廣告費投入越高的保險公司,經營成本越高,轉嫁給消費者的保費越貴(這也是為什么“大公司”們產品貴的主要原因)

誰讓你拿我的錢去交廣告費的!

三、利差

顧名思義,“利差”就是實際利率與預定利率的差值。

保險公司用我們的錢去投資,如果收益比較好,就會產生“利差”。比如預定利率是3.5%,實際投資收益率是6%,那么多出的這些收益,就是保險公司能賺到的錢。

利差,是保險公司主要的利潤來源。假如100億元的可投資保費,獲利1%就是1個億。這才是保險公司收入的大頭。

預定利率越高,保費就越便宜。同樣要30年達到1000萬的目標,2%的預定利率,需要每年投入24萬;4%的預定利率,每年投入18萬即可。

但對于保險公司而言,預定利率越高,也就意味著需要更高的投資收益,才能盈利。

歷史上曾出現過8.8%、6.5%的預定利率,遠高于現在的投資收益率,所以很多公司的這部分歷史保單,一直處于虧損狀態。為了彌補過去的窟窿,某些公司不得不將現在的新產品,賣的貴一點、利潤高一點,不然補不上過去的窟窿??!

四、保費便宜的產品,保障會不會縮水?

死差、費差、利差,是保險公司主要的利潤來源,相對應的風險保費、用于投資的保費、經營成本花費、保險公司預留的利潤,是保費差異的主要原因。

價格更劃算的產品,只是因為保險公司給的預定利率高、廣告費花的少、經營成本低、給消費者的讓利更多,而保障權益載明在白紙黑字的合同上,與產品價格無關。

所以,千萬不要片面的認為,貴的產品就是好,便宜的就是有“貓膩”。在競爭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環境下,許多公司采用薄利多銷的策略,保費壓得更低,給消費者更多實惠。也有的公司,更愿意對股東負責,從消費者身上多賺錢,把利潤分給股東。

這些都是公司經營策略的不同。作為消費者,我們在同樣優等的保障責任下,選擇更劃算的產品即可。

好了,以上就是關于人壽保險產品價格的拆解。本文如果對你有幫助,請分享給更多人吧!

本站資源來自互聯網,僅供學習,如有侵權,請通知刪除,敬請諒解!
搜索建議:保費  保費詞條  那么  那么詞條  保險  保險詞條  為什么  為什么詞條  
金融

 令你受益終生的投資智慧!

法則1:時間是你的朋友,沖動是你的敵人永遠別忘記時間是投資最好的朋友。也要把時間變成你最好的培養。利用這一點,好好享受復利帶來的奇跡。當你以長遠眼光看待市場時,...(展開)

日韩不遮挡毛片免费,欧美一级黄深夜影院,黄片av啊啊啊不要啊,色色色色永久视频平台